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厦门大学研修心得】韩芳婷厦门大学研修心得体会

【厦门大学研修心得】韩芳婷厦门大学研修心得体会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4-09-24     浏览次数:

  

    近期,我十分荣幸地参与了由我校教发中心组织的厦门大学教学学术能力提升培训,其重点涵盖了“教育新发展与教育新理念”、“教学改革与教学创新”以及“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学成果的提炼”这三大板块。此次培训恰似一场甘霖,润泽了我于教学领域中那片渴求成长的心灵沃土,又仿若一盏明灯,指明了我在教学学术之途上继续迈进的路径。为期五天的培训,令我收获满满,诸多体会在培训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涌现,清晰如昨。

 值得注意的是,培训中许多专家都反复提到AI技术在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包括李清彪教授的《生成式AI热潮下人才培养的思考》、洪学敏教授《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协同学习的远景与实践》、李渊教授的“元宇宙”蓝图,等等。参与生成式AI教学学术能力提升的这段经历,犹如一场充满惊喜与挑战的探索之旅,让我对教育的未来有了全新的认识和展望,也最让我印象深刻。

    培训伊始,我对生成式AI的了解还仅仅停留在一些模糊的概念和新闻报道上。然而,随着课程的深入,我逐渐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生成式AI,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核心在于能够基于大量数据学习并生成新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本、图像、音频乃至视频等。这种能力不仅让机器拥有了“创作”的可能,更为教育领域开启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它不再仅仅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而是成为了重塑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关键力量。在个性化学习方面,生成式AI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通过生成式AI技术,我们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历史、表现数据以及兴趣偏好,为他们量身定制专属的学习路径和内容。这种高度个性化的学习体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不断进步。例如,利用生成式AI开发的自适应学习系统,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动态调整练习题目和学习资料的难度和类型。对于已经熟练掌握的内容,减少重复练习,而对于尚未掌握的薄弱环节,则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这使得学生能够将精力集中在最需要提升的地方,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同时,生成式AI还为教学中的互动环节带来了全新的变革。智能辅导系统能够实时响应学生的问题,提供即时的反馈和指导。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后,学生都能随时获得帮助,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使教师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学生的深度指导和个性化关怀中。

 在教学实践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生成式AI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重要性。虽然生成式AI为教学带来了诸多便利和创新,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传递、价值观引导、思维启发以及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是AI无法替代的。因此,我们应当将生成式AI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为学生创造更优质的教育环境。例如,在一堂语文课上,我们可以利用生成式AI生成一篇范文作为示例,让学生分析其结构和语言特点,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进行写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火花,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和创作能力。

 除了上述的优势之外,在利用生成式AI提升教学学术能力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技术的复杂性和不断更新的特点,要求我们持续学习和跟进最新的知识和技能。生成式AI技术涉及到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掌握这些技术并非易事。我们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参加培训课程、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以不断提升自己在这方面的素养和能力。同时,对于生成式AI生成内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必须保持谨慎和批判的态度。尽管AI具有强大的语言生成能力,但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会产生错误或不准确的信息。特别是在涉及到专业知识和复杂的概念时,AI生成的内容可能存在偏差或误解。因此,在使用AI生成的教学材料时,我们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校对,确保其符合教学目标和学术标准。此外,在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生成式AI的能力方面,我们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学生需要明白,AI是一种工具,而不是依赖的对象。我们应当教育他们如何合理地利用AI工具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同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避免陷入盲目依赖和抄袭的误区。

 除了AI技术在教学实践中令我眼前一亮外,本次培训中教学理念的发展与多元实践的相关讲授也让我对未来的教学理念有了新的认识,为我后续的多元化教学思路的打通提供了重要借鉴。尤其是李渊教授的“跨学科教学实践”的研究策略与方法,他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让学生能够从更全面、更综合的角度去理解和解决问题。当面对一个融合了多个学科知识的综合性问题时,学生们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的思维模式,而是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尝试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寻找解决方案。例如,在一个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项目中,学生们需要综合考虑地理、历史、数学、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他们不仅研究了城市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对其发展的影响,还分析了历史上城市发展的模式和规律,运用数学模型来预测城市未来的人口增长和资源需求,探讨科学技术在解决城市环境问题中的应用,以及思考社会政策如何促进城市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跨学科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学习平台,让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能够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观点和经验。学生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创造,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开阔,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身为一名教龄尚浅的教育工作者,我深切地明白持续学习、不断增强自身教学学术能力的关键意义。为期5天的培训是短暂的,但各位专家讲授的教学理念与思想,与同行各学科教师间的相互交流与探讨,让我深知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还任重道远。在后续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一定会将本次所学的这些先进教学理念与经验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更加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并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农业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版权所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发展中心 网站管理员:发展中心 技术支持:绿道软件

联系电话:029-87080179 中心地址:北校新图书馆一层南侧

[ 网站管理 ]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