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浙江大学研修心得】薛清泉浙江大学研修心得体会

【浙江大学研修心得】薛清泉浙江大学研修心得体会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7-18     浏览次数:

  

2025年6月23日至27日,我有幸参加了浙江大学人工智能专题研修班。此次培训汇聚了众多不同行业的专家,涵盖历史、计算机、教育学、生物学等领域,他们凭借丰富的人工智能使用经验,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知识与智慧的盛宴。培训内容广泛而深入,涉及思政教育、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服务等多个方面,让我对人工智能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也为我今后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思想引领,明确教育使命

培训中,吴彦老师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出发,深刻阐释了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创新的战略意义。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教师肩负着 “科技自立自强” 的重要使命,必须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智能化教学的全过程。

人工智能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充分利用其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要牢记教育的本质,不能让技术取代了人的价值。我们要以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将思政教育融入人工智能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正确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技术提升,拓展应用能力

(一)工具实操,掌握关键技术

金小刚教授系统演示了 AI 工具在工作场景中的高效应用,通过实际案例操作,我掌握了提示词工程、多模态内容生成等关键技术。这些技术看似复杂,但通过教授的耐心讲解和实际操作,我逐渐熟悉并能够初步应用。例如,在撰写教学文案时,我可以通过合理设置提示词,让DeepSeek生成更符合需求的内容,然后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修改和完善,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图像生成方面,我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生成相关的示意图或插画,使教学资料更加生动形象。

(二)教学革新,探索创新路径

本次培训重点介绍了以 DeepSeek 为代表的生成式 AI 平台在教学场景中的应用,让我对 AI 辅助教学设计有了全新的认识。我意识到,AI 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例如定制专属的学习计划、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源等。同时,AI 还可以帮助教师重构 “四新” 专业课程,通过分析课程内容和学生需求,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尝试利用这些平台,设计更加贴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三)跨学科融合,拓宽科研视野

培训中关于 AI 与生命科学等领域交叉应用的讲解,让我深受启发。作为一名昆虫学教师,我认识到 AI 在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例如,在生命科学领域,AI 可以用于基因预测、药物研发等,大大提高研究效率。我将尝试把 AI 技术引入到自己的科研工作中,探索其与本学科的结合点,拓宽科研创新视角,寻求新的研究突破点。

三、教学重构,聚焦学生中心

(一)伦理规范,坚守学术诚信

“AI 技术在学术写作中的应用边界” 课程让我明确了 AI 在学术写作中的合理使用范围。随着 AI 的发展,学术写作中出现了一些滥用 AI 的现象,如代写论文等,这严重违背了学术诚信原则。我认识到,AI 可以作为文献检索、语法检查等方面的辅助工具,但学术研究的创新性和思想性必须由研究者自己主导。在今后的教学和科研中,我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 AI,强化他们的科研诚信意识,培养他们严谨的学术态度。

(二)智慧环境,实现精准教学

通过培训,我了解到了数据驱动的教学分析技术的重要性。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段永平教学楼的数智驾驶舱,能够系统监测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及轨迹,为自适应学习技术的实施提供学情基础。这让我认识到,利用智能评价系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实现精准教学。我将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引入类似的技术,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学生中心,增强课堂互动

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AI 工具为实现这一理念提供了有力支持。我学习到可以利用 AI 设计更加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如智能问答、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例如,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设置 AI 抢答环节,让学生在竞争中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AI 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四、展望未来,构建教育新生态

通过本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不仅是一种技术工具,更是推动教育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它将深刻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模式,促使我们构建智能化、个性化、伦理化的新型教育生态。

未来,我将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主动提升自己的 “AI + 学科” 双素养,把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我会以 “AI + 教育” 试点课程建设为起点,尝试将 AI 技术融入到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和评价等各个环节,推动教学创新。同时,我也会关注 AI 技术发展带来的伦理问题,引导学生正确使用 AI,避免技术滥用。

此外,我还希望能够与其他教师合作,共同探索 AI 在教育教学中的更多应用场景,分享经验和成果,形成“技术赋能 — 伦理反思 — 教学创新”的良性循环。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出更多适应智能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此次浙江大学人工智能专题培训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收获颇丰。它不仅提升了我的技术能力和教学水平,更让我更新了教育理念,开阔了视野。我将把所学所思应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成为一名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校教师,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版权所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发展中心 网站管理员:发展中心 技术支持:绿道软件

联系电话:029-87080179 中心地址:北校新图书馆一层南侧

[ 网站管理 ]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