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文化孕育了中国的教育体系,英国的教育体系根植于西方文化的基础之上。两种教育体系特色鲜明各具优势,希望双方能够优势互补,携手推进人类文明发展!”葡萄酒学院宋育阳副教授在2019年英国牛津大学主办的教师教学研修项目总结汇报会上的精彩结尾,为本次优秀青年教师赴牛津大学教学研修画上圆满的句号。
研修班与导师代表合影
本次研修活动从8月11日开始,为期21天。学员由来自全校的20名优秀青年教师代表及相关教学管理人员组成。本次研修活动主要围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聚焦课程及教学大纲的设计、有效教学方法、教学支持与反馈、教育技术应用等内容展开,共有来自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5所英国高校的26位专家通过专题讲座、教学工作坊、示范课、研讨课等方式带领学员们深入了解牛津等世界顶尖大学管理、学术及教学体系的运行情况。
学习特色教育理念 探索教学方式改革
在牛津的学习过程中,来自牛津大学不同学院部门的专家给学员介绍了牛津大学在长期本课教学过程中所使用或借鉴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而在不同的报告中均不同程度提到并推介牛津大学本科教学中的“导师制(Tutorial)”。牛津大学“导师制”被誉为嵌在牛津大学皇冠上的一颗耀眼宝石,它不仅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更是一种包含培养理念、课程内容、组织管理、考核评价等多方面的人才培养制度,在牛津大学本科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导师制通过每周一次的“一对一”或“一对二”师生对话,不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批判的思维能力,同时要求学生严于律己,具备很强的责任感。这样一种自主、创新的教学思路给学员们以极大的触动,希望能将这种引导式的教学理念通过改良后运用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正如园林学院冯静副教授所讲,“单纯的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教学效率虽高,却也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想象力。今后的教学中要放手给学生犯错试错,在错误中思考学习的机会。”
培训现场
培育良好校风 开展情怀教育
在日常研修和校园参访活动中,不管是导师、学生还是学校周边,我校青年教师们充分体会到了牛津大学积淀深厚的情怀教育。牛津大学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让每一位学生骄傲的讲出每一个建筑和建筑背后的故事,表达自己对学校的热爱,同时因为热爱而感受到肩负的责任,促进激发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内生动力。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春芳副教授认为,情怀教育应该是思政课教学的有力抓手,如果能在思政课上借鉴融入情怀教育这一经验,课堂也许会更生动更具内涵,更能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动医学院麻武仁老师在交流中也谈到,如果能够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归属感,让成绩优秀的学生有荣誉感,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校风,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及时总结交流 展示良好风采
本次研修课程设置内容丰富、时间安排紧凑,累计授课时长达到110学时。在大密度的学习安排下,学员们为了提升内化效率,巩固学习成果,分为四个学习小组开展团队学习,建立了小组内隔天研讨1次,全体成员每周研讨1次的集体学习制度。在研修安排最后的汇报环节,20名学员分为四个汇报组,分别以“Over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Northwest A&F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概述——以西农为例)”“Assessment of undergraduates in OXFORD & NWAFU(西农与牛津学生评估体系对比)”“Flipped Class in Practice --Effective flipped classroom design(教学过程中翻转课堂的应用)”“Student-centered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 NWAFU(以学生为中心中西高等教育差异)”等四个主题进行全英文汇报,精美的汇报设计和精彩的内容展示彰显出西农青年教师的良好风采。现场培训导师代表Liz Browne教授认为,西农的四个汇报选题各具特色,充分展现出西农团队流畅的合作分工效率和学员个人扎实的学习效果。
培训现场
此次教学研修项目属于牛津大学全球展望计划的组成部分之一。为保证此次青年教师海外研修计划顺利实施,学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并关心指导,教发中心协同学校各部门为此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完成教学研修的青年教师纷纷表示本次在牛津大学进行的教学研修对自身如何更好的开展教学启发很大,回校后会努力整理消化在外所学,全力将优秀的国外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带入课堂,探索创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为学校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添砖加瓦。
研修总结汇报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