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浙江大学研修心得】李可琪浙江大学研修心得体会

【浙江大学研修心得】李可琪浙江大学研修心得体会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7-24     浏览次数:

  

在为期五天的“AI赋能教学”培训课程中,我深入学习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AI模型的基本原理、如何利用AI工具优化教学流程、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AI,以及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设计。此次培训不仅让我对AI技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重新思考了教学方式的革新方向。以下是我的学习总结,包括关键知识点、个人学习体验以及对未来教学实践的思考。

一、关键知识点总结

1. AI在千行万业的应用

培训伊始,课程便以宏观视角介绍了AI在千行万业中的广泛应用,尤其强调了其在教育行业的变革潜力。AI不仅仅是一个工具,它正在重塑整个知识传递和获取的方式。AI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包括医疗、金融、教育、制造业等。在教育领域,AI可以用于:

① 个性化学习:通过数据分析,AI可以为不同学生推荐适合的学习路径。

② 智能辅导:如ChatGPT、DeepSeek等工具可以解答学生问题,提供即时反馈。

③ 自动化评估:AI可以批改作业、智能评测、分析学生答题情况,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

④ 内容生成:AI可以辅助制作课件、视频、习题等,提高教学效率。

思考: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了解AI的应用,更要思考如何将其融入课堂,使其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工具,而不是替代教师的角色。

2. AI的不同模型及其适用场景

本次培训介绍了多种AI模型,例如:ChatGPT、DeepSeek、豆包、Kimi、同义千问、元宝等,具体应用如下:

① 大语言模型(LLM):如GPT、Claude、DeepSeek,适用于文本生成、问答、代码编写等。

② 计算机视觉模型:如CNN(卷积神经网络),适用于图像识别、视频分析。

③ 生成式AI:如Stable Diffusion(图像生成)、Sora(视频生成),可用于制作教学素材。

思考:不同的AI模型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场景。例如,在文科课程中,可以利用大语言模型辅助学生进行论文写作和批判性思维训练;在理工科课程中,可以利用代码生成工具帮助学生理解算法逻辑。

3. 如何利用AI进行提问以获得准确的答案

AI的强大之处在于其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但要真正发挥其价值,关键在于“提问”。培训中特别强调了“提问范式”的重要性。一个好的问题往往比答案本身更有价值。培训中提到的关键技巧包括:

① 结构化提问(Prompt Engineering):明确问题背景、具体需求、期望格式(如“请用列表形式回答”)。

② 分步引导:对于复杂问题,可以要求AI分步骤解答,便于学生理解。

③ 角色设定:让AI模拟特定角色(如“你是一位历史学家,请分析……”)以提高回答的专业性。

④ 反馈优化:如果AI的回答不理想,可以调整措辞或补充信息,逐步优化答案。

思考: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使用AI,还要培养他们的提问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精准表达需求,提高信息检索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如何利用AI生成视频和PPT

培训中还重点展示了如何利用AI生成教学视频和PPT课件。这极大提高了备课效率,也为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技术支持。AI工具可以极大提升课件制作效率,例如:

① PPT生成:使用ChatGPT + Canva/Microsoft Designer,输入主题后自动生成大纲和设计。

② 视频生成:使用Synthesia、HeyGen等工具,输入脚本即可生成虚拟人讲解视频。

③ 动画制作:利用Runway、Pika等AI工具,快速制作教学动画。

思考:AI可以帮助教师节省大量备课时间,但关键仍在于教学设计。教师应把精力放在课程逻辑、互动设计和思政融入上,而不是重复性的课件制作。

5.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AI:从工具到思维

AI的普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AI,避免依赖、抄袭甚至滥用?

在培训中,我们讨论了许多实际案例,并探讨了以下几点策略:

① 建立AI伦理意识: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强调诚信、责任与原创精神;

② 鼓励过程性学习:不追求最终结果的完美,而是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

③ 设置AI辅助任务:让学生在使用AI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综合能力;

④ 开展项目式学习:围绕真实问题展开研究,让学生体验AI在现实场景中的作用。

⑤ 设定使用边界:明确哪些任务可以使用AI辅助,哪些必须独立完成。

⑥ 强调学术诚信:讨论AI生成内容的版权和伦理问题。

⑦ 培养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学会验证AI提供的信息,而非盲目接受。

思考:与其禁止学生使用AI,不如教会他们如何合理利用,使其成为学习助手而非作弊工具。

二、学习体验与反思

1. 个人学习收获

① 技术层面:掌握了AI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如ChatGPT提问技巧、PPT/视频生成方法。

② 教学层面:学会了如何将AI融入课程设计,提高课堂互动性和个性化。

③ 思政层面:认识到AI教育不仅是技术传授,更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2. 个人学习收获教学理念与方法的革新

(1)明确课程价值,激发学习兴趣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在课程伊始,向学生清晰阐述所学内容的实际用途,将知识与生活、行业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在讲解AI模型时,可以引入电商推荐系统、智能客服等实际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知识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启发式教学,培养思维能力

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在课堂上,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案例分析等环节,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思考中深入理解知识,而不是单纯记忆。

(3)融入思政元素,实现立德树人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思政元素,将价值观引导与知识传授有机结合。比如,在介绍AI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时,可以引入我国在AI技术自主创新方面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在讨论AI伦理问题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4)优化教学内容,强调知识关联

避免单纯讲解网站上容易获取的知识,更加注重挖掘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梳理知识脉络,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科内容,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5)改进考核方式,关注学习过程

摒弃以往只注重考核结果的方式,将重点放在考核学生作业设计的过程和思路上。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闪光点,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促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3. 对教学方式的启发

传统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而AI时代的教育应更注重:

① 学生主导学习:鼓励学生利用AI探索知识,教师则扮演引导者角色。

②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而非仅看最终答案。

③ 跨学科关联:利用AI展示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如用数学模型分析社会问题。

4. 未来教学改进方向

结合培训内容,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

(1) 调整课程设计:

减少纯知识讲解,增加案例分析、AI辅助探究任务。

利用AI生成个性化习题,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

(2) 优化考核方式:

减少死记硬背的考试,增加开放性课题研究。

要求学生记录AI使用过程,并分析其优缺点。

(3) 融入思政元素:

在讲解AI技术时,讨论其对社会的影响(如就业、隐私问题)。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用AI解决社会问题”,培养家国情怀。

三、结语

本次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AI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教育变革的催化剂。作为教师,我们应主动拥抱AI,探索其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同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AI,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未来的教育将更注重“如何学”而非“学什么”,而AI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工具。我将把本次培训的收获融入教学实践,努力打造更具互动性、启发性和思政深度的课堂。

版权所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发展中心 网站管理员:发展中心 技术支持:绿道软件

联系电话:029-87080179 中心地址:北校新图书馆一层南侧

[ 网站管理 ]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