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我十分有幸被创新学院选派,获得参加我校教学发展中心组织的这次赴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教学学术研修项目的珍贵机会。在美丽的古城苏州,与来自我校各个学院的44名教学骨干一起进行了为期五天的“教学学术研修”的学习。这次培训内容主要围绕“教学学术能力提升”主题展开,学习了教学学术研究、数据收集和分析、教学学术发表、教学学术研究案例分享等内容,帮助老师们聚焦教学学术研究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学习以教学行动研究为主的教学学术研究流程和技能,完成以实际教学课程为研究对象的教学学术发展计划。学习时间虽然短暂,但是通过聆听讲座、参与讨论,收获颇丰,受益良多。
一、开拓视野提高认识明确任务
通过五天的培训与交流,我深知自身的不足,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提高,也明确了我自己今后在教学学术研究中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从事教学工作这么多年,我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探索一直处于一种自发的、随机的、经验性的状态,对教学理论和教学手段的认知,也都是零散而模糊的。至于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和教学经验的总结,更是常年工作中的短板。一直苦于没有一个明确的思路,凝练自己这么多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教学理论上的不足,对教学研究的方法及意义也提高了认知,对如何开展好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也有了新的思路,对教学评价的方法与设计也有了新的方向。
整个培训,感觉收获最大的是“数据收集和分析”、“教学学术发表”和“小组教学学术研究案例分享”这三个模块的学习。
首先通过“教学学术研究”模块的学习,使我对常用的教学理论框架有了初步了解,充分认识到自己在以往教学中,由于缺乏对教学理论的系统深入的理解和学习,使自己的课程研究活动设计,缺乏有力的理论指导,导致灵活性有余,严谨性不足,自己的教学经验始终处于经验阶段,难以凝练升华,形成一套具有自己教学特色的,完整的教学模式。
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模块的学习,我认识到,正是自己缺乏如何正确的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的理论指导,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缺乏精确的、目标清晰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是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确了自己需要补齐的短板在哪里。
在“教学学术发表”模块的学习中,培训老师分享了一些教学学术研究的国际期刊及资源,以及论文写作的常用软件和工具。这样的培训内容对于提升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和水平来说,是十分实用的。通过这些文献的阅读和老师的讲解,让我首次接触到了国际教学学术文章,初步了解到教学学术文章的写作方式和方法。通过查阅这些国际期刊的教学学术研究的文献,使我们一线教师能够紧跟时代,能在教学中,运用新理念、新思路,提高教学质量。并大大提高教学学术研究的有效性。
二、同行交流,互学互鉴,正视差距
在这五天的学习,无形中为我校教师之间搭建了一个短期的相互学习、互相交流的平台,让大家有机会坐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也让我有机会聆听到,这么多我校各位教学骨干教师的思想,他们深厚的理论功底,扎实的实践能力,开阔的研究视野,清晰而活跃的思维,都让我深感差距巨大。特别在与董春柳老师的交流中,她无私分享了她的教学经验,她在小组学习中的生生互评环节中,采用了分值区分限定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我在教学中遇到的,生生互评成绩没有区分度,不够客观的问题。
在小组教学学术研究案例分享活动中,各位老师分享了很多自己的研究案例,都突破了自己的学科局限,做出来的教学学术研究方案融百家之长,其设计角度之精巧,形式之丰富,逻辑之严谨,都让我耳目一新,惊叹不已,深感“后生可畏”,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教学学术研究设计中,存在思路散乱、目标模糊、形式创新性缺乏等等不足。
三、做回学生,换位思考,反思教学
在西交利物浦大学的五天学习培训生活中,我做了五天的学生,因为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6-7人组成小组为单位,培训老师根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不断地小组发布讨论任务,组织小组讨论活动。整个教学活动,让我以学生的角色切实体验了什么是“学生伙伴关系”,什么是“探究式学习教学”。我以一个普通学生的身份,亲身体验了五天的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小组任务等教学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我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到了这种教学方法的优越性和局限性,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项目式教学过程中的疏漏与不足。
整个学习过程中,常常感觉冰火两重天,不断地在“学霸”与“学渣”的双重身份中自我拉扯。遇到自己熟悉的部分,觉得老师设计不合理,讲的太慢;遇到自己不熟悉的部分,又觉得老师讲得太快,一个概念还没理解清楚,又一个概念抛了过来,这时又感觉自己是个彻彻底底的“学渣”。返过头,想想自己的课堂,班上像我这样的学生应该是大概率存在的。我理解了课堂上那些始终保持沉默的学生。面对课堂互动,他们的沉默,反映出他们的不理解、不熟悉、不知道,从侧面说明他们正处于学习上的困境。这也给我提了个醒,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新概念就要反复讲,反复强调,去辅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知识短板,想办法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
在小组讨论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提醒我今后在教学中要高度注意。我们的组员都是教学骨干,教龄大都在十五年以上,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改经验,以及优于普通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其中风景园林的冯静老师和经管学院的董春柳老师,更是具有丰富教学培训经验,掌握了大量的、先进的、新颖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是我校教师的佼佼者。教发中心的弋顺超老师,也是具有丰富的教培经验,熟悉这一领域。就是这样一群教学经验丰富和教学理念先进的老师,作为天然的“学生伙伴关系”的承担者,在小组讨论中的收获都不甚理想。有时因为讨论时间问题,有时因为讨论选题问题,有时因为组织问题,都让大家都会感到有点迷惑不解和无所适从。这一经历,给我以深刻的警示,让我深刻认识到,要想上好让学生满意和喜欢的小组讨论课,对老师来说,教学难度极大,极具挑战性。同样教学条件下,学生的个性差异,包括思维速度、理解能力、知识储备、表达能力等等的差异,都会限制他们在小组学习中的学习感受与体验,稍有不甚,教学就会“翻车”。要想提高小组学习式课堂的教学质量,让每位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体验,需要老师在整堂课的从准备到评价的各个教学环节上下足功夫,要精心制订周详的教学计划,全程把控到位,这里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结语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开拓了视野,打开了眼界,明确了今后教学中努力的方法和方向,我将会把本次研修的信息、资源和体验分享给和我们《无机化学》课程群组的各位老师,把握教学改革的新发展阶段、贯彻教学改革的新发展理念、构建建设《无机化学》系列课程的新发展格局,推动教学水平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