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厦门大学研修心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学术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总结报告

【厦门大学研修心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学术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总结报告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4-09-13     浏览次数:

  

一、引言

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高等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其教学质量与学术水平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竞争力。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加快一流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升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24年6月30日至7月4日,我校精心组织了一场为期五天的教学学术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地点选在了厦门大学国家级教师发展示范中心。此次研修班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与启迪,为我校教师队伍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学习交流平台。

二、研修班背景与目的





面对全球教育改革的浪潮以及人工智能(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技术手段融入教学实践,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新时代改革大潮的冲击下,我校深刻认识到,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此,学校决定举办此次厦门大学教学学术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旨在借助授课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学术底蕴,为我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教学管理干部提供一个系统学习、深入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师们在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教学技能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三、研修班筹备与组织

为保障赴厦门大学教学学术能力提升专题研修学习顺利开展,确保学习成效,结合班级成员学习实际,我校成立了由教学发展中心主任李海华作为领队的研修班级组织,设领队、班长、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和生活委员各1人,负责此次研修班的组织管理、研修对接以及宣传报道等工作。本次研究期间,我校教学发展中心从课程设计、师资邀请、学员选拔、后勤保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精心筹备。

1.课程设计结合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及我校教师实际需求,教学发展中心制定了详细的课程计划,涵盖了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与高校理念更新、教学改革创新与教育信息化以及教学学术与教学发展等多个方面,旨在全方位提升参训教师的综合素质。

2.师资邀请为确保研修班的教学质量,我校教学发展中心积极与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联系并邀请了厦门大学的多位教学名师担任授课嘉宾,其中包括厦门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厦门大学原副校长邬大光教授,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委员、集美大学原校长李清彪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林亚南教授,厦门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计国君教授,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新工科正高组一等奖获得者李渊教授等教育教学领域专家。这些教师不仅在各自领域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更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的加入为研修班注入了强大的师资力量。

3.学员组织为切实有效提升我校中青年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通过从各学院(部)选派骨干教师不超过2名,教务处、研究生院各选派教学管理干部1名,以及教发中心选派教学培训师、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项课题负责人不超过10名等渠道选派出了一批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这些学员来自不同学科背景和管理岗位,但都有着共同的目标和追求,即提升自身的教学学术能力。

4.后勤保障为确保研修班的顺利进行,教学发展中心在住宿、餐饮、交通等方面提供了周到的服务。同时,配合新设置的研修班级班委成员,明确了不同班委的分工和职责,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研修班实施过程

为期五天的教学学术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在厦门大学顺利举行。整个研修过程紧凑而充实,既有理论讲授也有实践操作,既有专家引领也有学员互动。以下是本次专题研修班实施过程的具体回顾:

  1.    1.开班式与领导致辞

2024年6月30日,本次专题研修班正式开始前,在厦门大学集美二201教室,举行了简短的开班式。首先观看了厦门大学百年校庆形象短片,随后分别由厦门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厦门大学原副校长邬大光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发展中心主任李海华致辞。他们强调了此次教学学术能力专题研修班的重要意义,并对参训的教师学员们提出了殷切期望。



图1 研修学员合影

  1.    2.专家授课与经验分享

在为期五天的专题研修过程中,主要由来自厦门大学教学名师为我们授课,为参训教师带来了精彩纷呈的专题讲座。他们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成果,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索、教学设计与评价的技巧以及教学成果奖申报与凝炼的方法等。同时,还邀请了部分优秀青年教师进行经验分享,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创新理念和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图2 授课专家课堂瞬间

厦门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副校长邬大光教授在开班仪式后首先做了《教学改革与教育质量》的报告。邬老师从二十四节气所代表的传统农耕时代对农业生产方式和规律的认知出发,引出在信息时代和智能时代,认知和规律需要随之更新,教育规律和教育理念亦是如此。邬老师提到孔子作为时中之师,一方面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同时在其教学生涯中,坚持与时俱进和改革创新。孔子的上述做法对当代教育依然不乏启示。我国高等教育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中,在很长一段时间模仿前苏联模式,重视专业教育,淡化通识教育。过度关注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带来了突出的问题,其中钱学森之问极具代表性。教育管理部门近年来已认识到过去做法的弊端,无论是专业教育的改革,还是四新学科的建设,都体现了在人才培养规律和理念上的认知升级。在教学与科研如何相互反哺的问题上,邬老师指出,一方面教学研究可以形成教学学术问题;另一方面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所属学科领域的系统认识,有助于发现可能的空白和科学问题。

当前生成式 AI 的爆发式发展是教育行业关心的热门话题,集美大学原校长、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李清彪讲座教授做了《生成式 AI 热潮下人才培养的思考》的报告。李老师引用《麻省理工技术评论》中的观点“AIGC 就像电力,改变了世界的发展轨迹。并非只是一项技术,更像一颗石子,投入人类社会的湖泊,激起涟漪”,提醒我们要在教学工作中积极拥抱并采用生成式 AI 技术。李老师从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中指出 AI 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力量,数据要素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而 AI 可有效实现数据要素功能倍增,显著提升生产力。通过回顾 AI 发展的三次浪潮以及 生成式 AI 的发展历程,李老师指出生成式 AI 具有的特点:自主推理、智能交互、创造性、多模态等,及其哲学意义:生成式AI 将电能转化为脑力和通用智力。随后李老师从教育组织机构、大学、师生员工等不同角度论述了各方的应对策略,从怀疑到积极拥抱和采纳。最后,李老师就生成式 AI 对教育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他的个人思考,提醒我们避免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思维工具的落后。

全国教学创新大赛正高组一等奖获得者、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李渊教授做了《教学创新与智慧教学》的专题报告。李老师首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数字教育、新质生产力、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金课的“两性一度”、课堂五重境界、学情分析、教学问题与举措、课堂教学模式等不同角度强调了教学创新的重要性,并重点介绍了厦门大学的 O-PIRTAS 教学模式,以及他在国赛中提炼的 IC-RICE模式,并分享了他在国赛中的完整汇报材料。对于如何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智慧教学,李老师结合自己的 GIS 课程教学实践,分别从知识图谱、AI、虚拟现实、数字教材、虚拟教研室、产教通识等方面介绍了他的智慧教学做法。针对类似的问题,厦门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计国君教授做了《数字化驱动下大学教育教学设计》报告,分别从数字化驱动下大学面临的挑战、数字化驱动下大学发展趋势、新时代大学教育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讲解。

针对 AI在高等教育中的协同学习问题,厦门大学信息学院洪学敏教授做了《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协同学习的远景与实践 》报告。洪老师分别从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区别、生成式 AI 时代下高等教育如何应变以及如何构建协同学习环境等方面介绍了他的研究心得,并针对大家关心的教学实践问题,以字节旗下的 COZE 平台为例,介绍了如何在教学中使用 Agent 和 Workflow 来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过程的智能化水平。

如何从教改项目中提炼教学成果是很多同事关心的话题,针对这一问题,全国教学名师、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林亚南教授做了《从教改立项到教学成果》的报告。林老师提出在四新建设的新环境下,教改项目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教学资源、课程思政融入等方面进行设计,并对如何凝炼主题词和题目结合自身项目做了生动展示。特别的,林老师向我们分享了他获得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的汇报材料。此外,林老师从备好课程、备好教材、备好学生、备好教法、课程思政融入等方面结合自身《高等代数》课程的教学实践介绍了其讲授课程的心得。

对于教学学术这一概念和实践,很多同事都觉得陌生又新鲜。为让大家对教学学术有更具象的认识,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的洪志忠副教授、教学发展中心的郑宏副教授分别用教学工作坊的形式带我们体验促学而教的教学理念和实践,以及教学学术的理念和实践。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的陈武元教授针对教学学术写作做了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写作——选题、方法与提炼》的报告,报告中陈老师结合自己的多篇教学论文对教学学术研究论文的选题、研究范式与研究工具做了展示。

如何培育、凝炼教学成果和报奖,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薛成龙博士分享了他在这方面的经历和做法,从主题词凝炼、选题、成果积累等方面介绍了如何凝炼教学成果,强调了在申报书、成果报告撰写和支撑材料组织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并以其主要负责的《引领·保障·服务: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的十年实践》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为例进行了讲解。

3.小组专题讨论环节

为强化教学工作坊的实践教学效果,增进学员之间的了解与交流,同时让学员感受到教学学术的实践含义,研修期间由洪志忠和郑宏两位老师特别安排了两场小组讨论环节。学员们围绕授课内容展开热烈讨论,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和困惑。通过思想碰撞与智慧交融,学员们不仅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还拓宽了教学思路与视野。






图3 小组讨论精彩瞬间

  1.     4.教学研修成果展示

在研修过程中,学员们根据洪志忠和郑宏两位主讲教师的安排,开展了多样化的主题工作坊教学模式研讨。学员们在主讲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快速分组和激烈研讨等方式,形成了主题丰富、特色鲜明的小组成果,并进行了充分的成果展示和汇报。汇报中,学员们围绕人工智能AI、教学利弊、教学教具以及多元化教学学术能力展开深入交流,通过案例分享与讨论,不仅提升了学员教师们的教学学术能力,还显著增强了青年教师讲课表达的能力。这些成果不仅为学员教师们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学员们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与讨论,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图4 成果展示精彩瞬间

  1.    5.结业典礼与总结

2024年7月4日下午,本次研修班的研修学习暂告一段落。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特意安排了一场研修班结业仪式。首先,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工作人员精心制作了研修视频,带领大家一起回顾了我校学员研修以来的精彩瞬间。随后,由我校资源环境学院副教授、研修班班长刘金成作为学员代表进行了研修发言。同时,我校教学发展中心主任李海华和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朱水涌做了结课致辞,并为每位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仪式的最后,由本次研修班委组织,全体学员共同参与,一起唱响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歌,作为本次教学学术能力提升专题研修活动的结尾。研修结束后,学员教师们纷纷表示此次研修班收获颇丰、受益匪浅,并表示接下来会将研修所学用于自己的课程授课和教学改革中。



图5 结业仪式瞬间

五、研修班成果与收获

经过短暂而充实的五天紧张的学习与交流,本次研修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显著的收获。以下将重点阐述本次研修班的研修成果和收获以及针对不足之处提出的改进建议。

(一)研修成果总结

1. 教学理念的革新

本次研修班的一大亮点在于教学理念的革新。通过聆听厦门大学各位教学名师的专题讲座,学员教师们深刻认识到传统教学理念已难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在人工智能AI与大数据的浪潮下,教育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们纷纷表示将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努力构建更加开放、包容、互动的教学环境。

2.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研修班期间,学员教师们不仅学习了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还通过实践探索了这些方法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例如,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引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此外,教师们还学会了如何运用AI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3. 教学技能的提升

在研修过程中,学员教师们的教学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专家的指导和同伴的交流学习,教师们掌握了更多的教学技巧和方法,如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等。同时,教师们还学会了如何运用教学评估工具来监测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4. 教学成果的凝炼

本次研修班还特别强调了教学成果的凝炼能力。通过专题讲座和案例分析,学员教师们学会了如何总结教学经验、提炼教学成果,并将其转化为可推广的教学案例或论文。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们的学术水平,还能够为其他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二)改进建议与展望

1. 加强后续跟踪与指导

本次专题研修班虽然结束了,但教师们的学习和发展之路并未停止。为了巩固研修成果并促进教师们的持续发展,建议学校加强后续跟踪与指导工作。可以通过定期举办教学研讨会、教学成果展示会等活动来鼓励教师们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同时,我校应走在改革的前沿,充分意识到AI技术发展对教育教学领域的冲击,尽快制定AI助研、助教等管理办法,在有效的监管机制下,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尝试AI教育教学改革。

2. 完善研修课程设置

虽然本次研修班的课程设置已经相对完善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针对性,但仍存在一些可以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例如,可以开设一些公开课程,同时开设相关培训,为全校师生普及AI技术及伦理规范;可以增加更多关于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具体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环节;可以邀请更多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和交流活动以拓宽教师们的国际视野和学术交流渠道等。

3. 强化教育管理与服务的智能化

基于AI技术的超级自动化将在高校信息化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自动化工具和技术手段,高校可以实现对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全面智能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高校服务智能化的发展。积极引进AI智能管理系统,可以帮助教师开展智能化教学分析、学生学情分析、成绩管理分析等服务。例如,通过智能教务系统,高校可以实现课程教学和管理工作的自动化处理,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通过建设智能校园服务平台,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如在线缴费、图书借阅、就业指导等。

4. 加大青年教师培养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未来和希望。为了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并促进他们的快速成长和发展,建议学校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支持力度。建立更多虚拟教师发展共同体,通过专家学者的引领和辐射效应,带动和帮扶广大一线教师学习交流,共同进步。此外,可以通过设立青年教师发展基金等方式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科研经费和教学资源支持;鼓励教师开展AI赋能教学的教研项目与案例建设,给予政策与经费支持等。

总之,AI时代为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只有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管理策略,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进步。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教师们将带着这份宝贵的经历和收获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版权所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发展中心 网站管理员:发展中心 技术支持:绿道软件

联系电话:029-87080179 中心地址:北校新图书馆一层南侧

[ 网站管理 ]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