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教育交流不断加深的时代,教师拓宽视野、提升专业素养,与国际教育接轨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变得尤为重要。2024年8月11日至24日,我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8名青年教师一起赴英国牛津大学,参加“教学设计与实施”海外研修班,就教学手段和能力提升展开深入学习与交流。
本次研修通过专家讲座和互动研讨的形式,旨在帮助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策略。通过与国际同行的交流,我们拓宽了视野,了解全球教育趋势,提升了专业素养。在牛津大学两周的学习生活,我真切感受到了牛津大学在学生个性化培养、导师教学方式创新、学校发展可持续教育等方面的有力践行。这次研修也让我对教育和教学有了更深的感悟。
一、研修内容
本次研修课程以教学设计、学生培养、学习评估、终身学习为主旨,邀请了18位学者,以教学设计、学生培养、学习评估、终身学习等为主旨进行26场报告。在为期两周的牛津大学研修课程中,我亲身聆听了讲座,并且与教授进行了有效的研讨。
研修开始时,Dr ShiDong Wang和Dr Lynn Robson从牛津大学的历史沿革切入,介绍牛津大学的基本情况,重点讲解了牛津大学的书院制、导师制和个性化教学。之后,Prof Liz Browne和Dr Jill Fresen回顾了20世纪以来教育目标的演变,探讨不同学生需求、学科差异下教学方式创新的原则和策略,总结近40年技术进步对教学模式的影响。Prof Proochista Ariana、Dr Ruth Percy、Dr Lucy Panesar、Dr Steve Burholt、Dr Steve Burholt、Dr Adrian Wallbank等学者聚焦教育的多样性、公平性和包容性,探讨高效教学的策略、挑战和短板,结合牛津大学的教学实践,给出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的相关技巧。
Prof Jeremy Knox、Dr Samantha-Kaye Johnston、Robert Curry则聚焦人工智能对教学影响,指出AI能实现个性化教学,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同时,但加剧了教育不平等,在治理上需优化学习分工、协调教学设计。Dr Matthew Nicholls和Stefani Goga介绍牛津大学的研究机构、图书馆、博物馆、实验室、在线资源、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等资源,就如何辅助学生提高学术素养进行了分享。Dr Sarah Frodsham、Dr Nina Kruglikova介绍牛津大学研究生终身学习计划项目、可持续教育理念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Prof Rupert Wegerif、Dr Steve Burholt、Dr Anne Ford聚焦沟通与交流,根据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研究团队的结论,探讨倾听在教导中具有重要作用,给出建立小组对话的原则和技巧。
研修最后,我们研修团队以“高等教育的多元化教学”为题进行学习汇报,结合教学理论与自身的课堂实践,从案例教学、情景模拟、互动提问、成果展示等7个方面介绍不同类型的教学方式。DrSamantha-kayeJohnston肯定了我们团队在汇报中的优异表现和在多样化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并颁发了结业证书。
二、课程收获
(一)新技术的应用能力
通过Prof Liz Browne和Dr Jill Fresen的讲解,我意识到数字化工具在教学中的重要。通过对亲身体验牛津大学的混合教学与线上资源的实践体验,我对如何将这些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有了具体的想法,我们可以在未来教学过程中融合线上资源和线下教学,如开发基于AI的在线学习平台,为研究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视频讲座和互动讨论区,鼓励自主学习。同时使用AI工具帮助学生进行文献检索、引用管理和写作建议,提高学术论文的写作质量和效率。相信这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知识资源、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还能为学生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需求。
(二)高效教学,因材施教
此次研修让我深刻认识到,传统的“教师主导”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今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的兴趣与需求,这一理念将成为我未来教育教学的核心。在课堂上,我将更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利用Dr Samantha-KayeJohnston介绍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策略和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生培养终身学习理念。牛津大学设立的学术发展中心可以为研究生提供系统的培训,包括研究方法、学术写作、数据分析和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课程。这些方面,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为他们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可持续发展教育
Dr Samantha-Kaye Johnston重点介绍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实施的策略以及面临的困境。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愿景是所有年龄段的人都能承担起创造和享受可持续发展未来的责任,由知识、问题、技能、价值、视角五个要件。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注重传授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生态学、环境科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多维特征和相互关联性。
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当前全球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如气候变化、资源短缺和社会不平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深入探讨,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可持续发展教育应注重技能的培养,特别是数据分析、项目管理和沟通协调能力等。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通过项目实践、模拟活动和团队合作训练,在真实情境中锻炼这些技能。
与此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如责任感、尊重自然和公平正义。可以通过讨论可持续发展的伦理问题,激发学生对社会与环境的责任意识。
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从多元视角看待可持续发展问题,包括文化、经济和政治等维度,鼓励学生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以形成更全面的视角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回校后具体实施步骤
为了将研修所学落实到实际教学中,我制定了以下具体实施步骤:
(一)重新设计课程结构
在接下来的学期中,我计划对现有课程进行全面审视,重新设计课程目标及内容。首先,我将首先明确每门课程的学习成果,然后,反推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引入线上学习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在实际教学中多采用小组交流汇报的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批判性思维。通过这种方法,我希望能够提高课程的系统性和针对性,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实质性的成长。
(二)引入互动式教学方法
我将在课堂中引入更多互动式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这些方法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感,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此外,我还计划利用学银在线、雨课堂等工具发布教学资料,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不拘泥于课本知识的资料,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使教学更加生动和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提升教学效率
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估,设定具体目标。为每位研究生制定个性化的研究目标和职业发展计划,确保他们清楚自己的方向。同时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和研究方向和方法。在学术素养提升方面,为学生提供资源和支持,如推荐相关文献、课程和研讨会,帮助学生获取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允许学生根据兴趣选择研究课题和方法,增强学习主动性。鼓励跨学科合作,促进学生与其他领域的师生合作,拓宽视野和知识面,促进可持续教育。
四、未来展望
未来,我将继续深入探索教育领域的前沿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首先,我将定期参加各类教育研讨会和培训,不断吸收新鲜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我希望能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的同行建立联系,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以拓宽视野,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其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探索更为灵活和创新的教学模式。我将倡导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的课程设计,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学习,培养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通过与牛津大学等学校教授的深入交流,我对教育的多样性和创新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段经历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激励我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我将努力将所学的理念和实践融入到自己的教育工作中,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体验。期待将这段宝贵的经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继续探索教育的无限可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