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创新理念,引领教学改革
在我校组织的赴牛津大学的教学能力提升一系列讲座中,我深受启发,特别是在学习了关于教育信息化技术、教学模式创新以及教与学的和谐高效合作等方面的内容后,我对教学改革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以下是我对讲座内容的感悟,以及我计划在课程中实施的具体措施。
一、讲座中的收获
1、 ADDIE教学模型
ADDIE模型是由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在1975年与美国陆军合作的一个项目中首创的。直到1995年ADDIE这个模型的缩略语才真正被广泛使用。这个模型是一种结构化的教学设计方法,包括五个阶段: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估。
ADDIE分别表示为:A-Analysis分析、D-Design设计、D-Develop开发、I-Implement实施、E-Evaluate评估。
A-Analysis分析阶段: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教材内容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进行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需求。
D-Design设计阶段: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教学目标,编写教案,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D-Develop开发阶段:根据编写好的教案制作教学课件和其他的教学资源。
I-Implement实施阶段:将开发好的教学课件和其他的教学资源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使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
E-Evaluate评估阶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改进教学方法。
ADDIE教学模型如图:
ADDIE教学模式实施如图:
具体如下:非唯一模型,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运用。
其优点主要有:1)系统化的方法:ADDIE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帮助教育者和培训师系统地思考和规划教学活动。2)以学习者为中心:模型中分析阶段特别强调了对学习者需求的理解和分析。3)灵活性: ADDIE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流程,允许教育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这种灵活性使得ADDIE模型能够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和目标。4)持续改进:评估阶段是ADDIE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鼓励教育者收集反馈并对教学活动进行持续的改进。5)技术整合: ADDIE模型鼓励教育者在设计和开发阶段考虑如何有效地整合技术,以增强学习体验。
在这个模型中,我认为较难的是它的实施往往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合作,包括教师、设计师、技术专家等。这种跨学科的合作有助于创造更全面和高质量的教学材料。但是,却也存在着诸如:沟通与协调困难(不同学科背景的团队成员可能在专业术语、工作方法和目标理解上存在差异)、资源分配与优先级设定冲突(多学科团队需要共同决定如何分配有限的资源,包括时间、资金和人力。不同学科的成员可能会根据自己的专业视角来推动某些议题)、角色与责任界定模糊(在跨学科合作中,每个成员的角色和责任可能不够明确,这可能导致责任推诿或者工作重叠)。另外,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如在前期的课前ADD过程中,教师要花费很多的精力、时间和财力去设计教学等,这就让老师们产生了畏难情绪,很难继续坚持做。
2、“设计思维”五部曲
“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 最早来源于设计界,是一套探索创新的方法系统。它有别于传统 “发现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 的思维方式,不再“以问题为中心”,而是始终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地解决问题。这个方法适用于解决那些复杂、充满不确定性、没有明显解决方案的问题。
设计思维的“五部曲”,共情 - 定义 - 创想 - 原型 - 测试,它是由斯坦福大学哈索·普拉特纳设计学院(Hasso-Plattner Institute of Design at Stanford,也叫“d.school”)所提出的,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具体为:
1)共情(Empathy):即同理心,我们要站在想解决的问题的角度去理解问题,通过观察、接触相关用户,抛开自身的推测和假设,尽可能把自己带入到实际环境中去,真正地洞察用户,设身处地的去了解他们的故事与动机,这样一来,才能对所探索的问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尽可能地去了解我们的用户群体、他们的需求以及我们想要开发的产品或服务背后的问题,以便下一阶段的顺利进行。培养学生的同理心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挑战,这是创新和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通过角色扮演、采访和观察,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从而设计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
2)定义(Define):总结“共情”阶段所收集的信息,分析我们观察的结果,最终定义出核心问题。当然,定义问题和对问题的陈述,也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在高等教育中,学生往往需要解决开放式问题。通过定义阶段,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将广泛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问题陈述。这有助于学生聚焦于问题的核心,避免在研究和项目开发过程中偏离目标。
3)创想(Ideate):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来实现,高等教育鼓励创新和创造性思维。设计思维的头脑风暴阶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创意的环境,鼓励他们提出尽可能多的想法,无论这些想法多么非传统或大胆。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打破常规,激发创新。
4)原型制作(Prototype):在高等教育中,学生通常有机会参与实践项目。原型制作阶段让学生能够将想法具体化,通过创建原型来测试和改进他们的解决方案。这种动手实践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并从中学习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
5)测试(Test):测试阶段强调了反馈的重要性。在高等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测试他们的原型来收集用户反馈,这不仅有助于改进解决方案,也是学习如何接受和利用批评的重要一课。
这个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技能。这种方法论的迭代和用户中心的特点,使得学生能够在不断试错和学习的过程中,成长为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专业人士,实现了向高阶能力培养的目标。同时,它也鼓励跨学科合作和团队工作,这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也是极其宝贵的技能。
3、技术带来的教育变革
下面的时间表说明2014-2028年教育在技术影响下的变革方式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通过整理不同年的新技术,不难发现近10年,教育领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有很多的关键技术和点是持续性的发展。
1)数字化转型:教育从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转变为更加数字化的形式。在线学习平台、电子书籍和数字资源的普及使得学习更加灵活和可访问。
2)个性化学习:技术使得教育更加个性化,学习管理系统(LMS)和自适应学习软件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风格提供定制化的学习体验。
3)远程学习: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和远程通信技术的发展,远程学习已经成为可能。这不仅为居住在偏远地区的学生提供了学习机会,也为在职人员提供了继续教育的便利。
4)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这些技术为学习提供了沉浸式体验,特别是在科学、医学和工程等领域,学生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和场景来增强学习效果。
5)人工智能(AI)的应用:AI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自动化评分到智能辅导系统,AI正在帮助教师更有效地评估学生的表现并提供个性化反馈。
6)数据驱动的决策:教育机构开始利用学习分析和大数据来优化教学方法,预测学生的表现,并制定更有效的教育策略。
7)终身学习: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终身学习成为了必要。人们需要不断更新他们的技能和知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
二、课程改革计划
在我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将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1. 项目制学习
我计划将课程内容分为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都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在每个环节结束后进行汇报和讨论。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其中,要注意:1)首先确保项目与课程学习目标紧密相关,并且每个项目都能够覆盖不同的学习点。2)提供多样化的项目主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2. 无纸化交流
为了响应环保的号召,我将推行无纸化教学。通过电子设备和网络平台,实现学生的作业提交、教师的批改和反馈,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
那么,选择稳定且易于使用的电子平台,确保所有学生都能无障碍地访问和使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使用这些工具。考虑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确保学生的个人信息和学习资料的安全。
3. 教学目标明确、清晰
在每节课的开始,我都会明确告知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及这些目标与他们的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之间的联系。这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的意义,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用清晰的语言和视觉辅助工具(如幻灯片、图表)来传达学习目标。在课程结束时回顾学习目标,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鼓励学生参与目标设定的过程,让他们对学习目标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同。提供指导和框架,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设定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性强和时限性的目标(SMART目标)。定期检查学生的目标设定,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保持目标的合理性和挑战性。鼓励学生将个人目标与课程目标相对应,以增强学习的相关性和动力。我相信学生自己设定的学习目标会更加符合他们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因此,我将让学生自己撰写价值目标,并在课程中不断回顾和调整这些目标。
三、结语
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将结合讲座中的先进理念和方法,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相信,通过这些改革,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