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浙江大学研修心得】巨娟丽浙江大学研修心得体会

【浙江大学研修心得】巨娟丽浙江大学研修心得体会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9-10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以数字化推动教育“生态变革”,进一步提升教师数字化教育教学本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组织骨干教师赴浙江大学开展为期一周的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专题研修,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通过在浙大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使我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次培训的首场报告是吴彦教授的“从人工智能和科技创新视角,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985高校的一名专业课教师,我们必须立足人工智能与科技创新的时代背景,深刻领会新时代教育的新思想、新观点,并将其融入教学实践。

一是要抓住机遇,提前布局,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正深刻重塑全球教育格局。我们要把握机遇,推动智能教育创新,加强AI、大数据等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智慧课堂、虚拟仿真实验等新型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同时,要前瞻性布局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建设,培养具备跨学科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二是要坚持立德树人,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科技创新必须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在专业课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思政元素,将科学家精神、科技伦理、家国情怀融入课程,引导学生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理想,培养兼具专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

三是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教育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高等教育要主动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攻关,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人才支撑。

总之,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引,以人工智能与科技创新为抓手,推动教育理念、模式和内容的全面革新,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上海交通大学余建波教授“以DeepSeek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在教学场景中的应用与实践”、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李艳教授“重构教学环境、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品质”以及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主任冯毅萍教授“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三个讲座,让我对生成式AI在教学中的应用场景、生成式AI赋能教育的优势以及AI赋能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一、生成式AI在教学中的应用

1.减轻教师负担

AI可基于课程大纲自动生成贴合知识点的教学案例,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AI可根据相关教学内容智能生成不同难度的习题,并自动批改;AI也可根据知识点,撰写脚本,帮助教师快速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视频,提升在线课程的质量;AI智能助教可处理考勤、作业批改、成绩统计等重复性工作,让教师专注于教学设计;AI可回答学生得常见问题,如课程安排、知识点解释等,可缓解教师的答疑压力,如IBM Watson教育助手;AI可分析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如表情识别、注意力监测等,进行课堂管理,帮助教师优化教学方式。

2.个性化学习与智能辅导

首先,AI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能力弱项自动调整教学内容,如推荐其适合其能力水平的练习题,实现因材施教;其次,AI可以批改作业,提供实时纠错,并可以根据平台数据分析为每个学生生成定制化学习计划,如提供个性化学习建议及薄弱知识点的强化练习。另外,学生可随时向AI提问,获得实时解答,如数学公式的推导以及编程调试等,提高学习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DeepSeek为不同学生生成差异化习题,并结合AI批改反馈,实现精准教学。

3.增强教学互动,驱动教育优化

AI驱动虚拟实验和历史场景还原等,可让抽象知识可视化;教师可利用AI快速制作课件、测验题甚至教学视频(如Canva AI、ChatGPT生成教案);AI可辅助课堂互动,如自动生成讨论问题、组织在线辩论等,提升学生参与度;AI可追踪学生行为数据,如答题时间、错误率等,识别整体学生的薄弱点,指导教师调整教学侧重点;AI也可通过数据分析预测学生的辍学风险或心理状态,方便教师及时干预。

二、生成式AI赋能教育的优势

首先,生成式AI可提升教学效率,如可自动生成教学内容,减少教师的低效劳动,使其更专注于教学设计;其次,AI可提供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弥补区域和师资差异。如AI翻译工具让偏远地区学生获取全球优质资源(如可汗学院AI字幕)、AI也可为有视障或听障的学生提供语音转文字、文字转语音等服务;最后,AI支持虚拟实验、互动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生成式AI赋能教育的问题与挑战

尽管AI在教育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为教师和学生带了诸多便利,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数据隐私与伦理风险:AI主要依赖大量的学习数据,那么如何确保学生的隐私安全是AI面临的关键挑战。

2.学术诚信风险:学生可能过度依赖AI完成课程作业甚至代写毕业论文,因此,需建立合理的使用规范及监管机制。

3.人机协作平衡:AI可能会生成错误或片面的信息,需教师审核把关,因此,AI不能完全替代教师,需明确其在教学中的辅助定位,平衡人机协作。

在数字化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我有幸参加了由浙江大学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精心组织的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培训。此次培训聚焦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让我深刻体会到人工智能如何为教学和科研带来革命性变革。本次培训中,专家们系统讲解了生成式AI、智能评测、个性化学习等前沿技术,并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了AI如何优化教学流程、提升课堂互动效率、提升教学品质等。此外,还探讨了AI在教育公平、数据隐私及伦理问题上的挑战,帮助我们在拥抱技术的同时保持理性思考。

未来,我会把所学应用于教学实践,积极探索AI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模式,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坚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本质,构建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与公平化的教育体系,为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贡献力量。

最后,特别感谢浙江大学专家团队带来的前沿知识分享,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发展中心的周密安排,使本次培训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此次培训收获颇丰,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交流与合作机会,共同推动智能教育的发展。

版权所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发展中心 网站管理员:发展中心 技术支持:绿道软件

联系电话:029-87080179 中心地址:北校新图书馆一层南侧

[ 网站管理 ]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