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西交利物浦研修心得】曹琛彧西浦研修心得体会

【西交利物浦研修心得】曹琛彧西浦研修心得体会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7-31     浏览次数:

  

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对待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秉持的理念和观念、教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本科教育的战略目标达成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目前,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已初步实现了转型发展,但也面临一些问题。例如,教师教学发展理念和目标缺乏专业教学理念和思想理论支撑;教学培训过于侧重“术”,教师教学学术赋能不足;“教”与“学”的研究陷入分离的实践误区等。因此,加强高校教师教学学术研究刻不容缓。

2023年6月26至6月30日,我们西农大一行44位一线教师在学校和教发中心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共同奔赴西交利物浦大学,开启了为期五天的教学学术研究之旅。由此,无论是与会教师的育人理念还是教学发展理念都经受了洗礼,将启发深入教学学术研究,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实践。下面我将围绕教学学术是什么?为什么要做教学学术研究?怎么做教学学术研究?这三个问题对本次研修的收获进行总结。

一、高校教师教学的学术属性

美国学者博耶在1990年首次提出“教学学术”概念,反思大学应承担的职能和教师应承担的工作。博耶认为,教学也是一种学术,对教学进行研究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教师的学术包含相互独立但又互相联系的四种学术形式,即探究的学术(Scholarship of Discovery),整合的学术(Scholarship of Integration),应用的学术(Scholarship of Application) 和教学的学术(Scholarship of Teaching)。他还特别强调教学支撑着学术,意图通过扩展学者对学术内涵的理解,强调教学在教授的学术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使教学工作得到应有的尊重与重视。随后,博耶的教学学术概念被其继任者舒尔曼进一步拓展为“教与学学术”(Scholarship of Teaching & Learning,SoTL)。舒尔曼认为,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与“学”两个方面开展学术研究。“教与学学术”是指在学术的层次上对“教”与“学”的客观规律进行研究,使“教与学”的研究超越经验主义的藩篱,用学术研究的方法去研究教学问题、分析教学案例、发现教学规律,并以符合公认的学术评价标准的方式发表和传播研究成果,构建共同的“教与学”学术知识体系,进而有效地促进“教与学”的实践。

二、教学学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教学学术思想厘清了高校教学的学术属性。

教学学术思想把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界定为一种学术性事业,为破解高校教学问题与危机、化解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寻找到一种新的解决思路,也为高校教师寻求教学专业发展的提供了逻辑支点。

2. 教学学术研究有助于传承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天然联系和使命。

高校教学的重要特征是学术性、探索性、研究性。德国学者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大学之理念》中指出:“大学是一个由学者与学生组成的、致力于寻求真理之事业的共同体”“创立大学的初衷不仅只是把它作为一个传授学问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在大学里,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科研,并且凭借这个经验获得终身受用的学术训练和指导”“科研和教学的结合是大学至高无上而不可替代的基本原则”。通过教学与科研融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目的和价值体现。赋予教学以学术地位,正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过程中,以学术的精神、学术的态度、学术的方法、学术的追求教育引导和感染学生,实现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

3.教学学术能力是高校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

当前,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加速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高校教师开展教学,仅有娴熟的学科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必须与时俱进,掌握最新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科学、认知科学理论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反思性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用行动研究方法“反思—规划—应用—评价”循环调整改善教学,逐步形成具有教学理念明晰、目标导向明确、专业理论厚实、教学学术视野广阔、教学方法科学、教学设计架构合理的学科教学知识体系和教学学术能力水平。教师只有深入进行“教与学”的学术研究,才能从被动适应到主动改革,勇于教学创新实践。

三、教学学术研究的方法和路径——以教师行动研究为例

在传统的教学学术研究范式中,理论和实践往往是相互分离的,这种所谓的“两张皮”现象使得研究成果往往不能解决实践者的具体问题,而实践者常常苦于无理论支撑。行动研究恰恰提供了一座桥梁,其中的研究者与实践者是统一的。通过从实践中提炼问题、方案设计、数据收集和整理、研究报告写作等步骤以解决现实问题,切实改变教学现状,由此,将研究和实践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的反馈机制。

1. 教师行动研究问题的提出

首先,教师行动研究问题的提出要包含Problem和Solution两个方面。其次,优秀的教学行动研究问题要具备三大属性,即重要的(Significant),重点关注可能对学生行为或成就产生影响的教学实践;可控的(Manageable),它必须是一项在研究人员的时间限制内可以完成的任务,既不是宽泛到无法回答,也不是狭隘到无法提供太多见解;基于情境的(Contextual),它必须是一个研究人员日常工作的项目,而不是被动添加到现有教学任务中的额外项目。由此,设计出的研究问题才是源于并助力实际教学,具有教学实际和理论价值且易于实施。

2. 确定研究方法并获得伦理批准

研究探讨教学规律,要根据研究问题确定是采取定性(Qualitative)还是定量(Quantitative)研究,一般来说,进行理论探索,如对教学理念的阐述、教学方法的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更为合适,而对教学中的问题分析、教学评价等采用定量研究方法更恰当些。但在实际研究中,要根据研究对象与特点,注重思辨定性,实证定量等多种方法的混合运用(Mixed)。除此之外,教学学术研究涉及到人,因此研究方案启动前需要获得伦理批准,根据风险大小,可分为Negligible Risk Research(NRR)和Low Risk Research (LRR) 两种类型。

3. 设计并开展教学方案并收集数据

教学方案设计首先要明确参与者信息,科学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然后要进行活动设计和操作流程规划,这又包括课程背景调查,设计思路梳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理论依据和创新操作步骤,如通过Explore—Practice—Accesement三大阶段组织教学活动。教学方案开展过程中要注意实时的数据收集,主要有两大方法,第一种是反思性日志,涵盖了研究者或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对关注问题的思考和感受,符合布鲁姆认知规律;第二种是访谈,包括结构式访谈,半结构式访谈,无结构式访谈和小组访谈等,其中最为常用的是半结构式访谈和小组访谈两种类型,半结构式访谈要注意预设问题后追加1-3个后续问题;小组访谈的显著特点是涌现新想法和新观点的可能性更大,可以显著提升参与度,但是与个人访谈相比,小组讨论常常不能为研究者提供足够深度的访谈数据资料且少数观点可能会被压倒性观点隐藏。因此对主持人的要求比较严格,他/她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观点的方向和探讨程度。

4. 分析数据

定性分析包括话语分析和专题分析两种类型,其中常用的是专题分析,研究者通过熟悉,编码,生成专题,审核专题,定义和命名专题以及撰写六步过程以确定共同的主题,想法和意义模式,常用的软件有NVIVO等。而定量分析则依托科学设计的调查问卷(问卷使用克隆巴赫信度系数评估信度),利用众多数理统计方法,如 t 检验( t- test)、皮尔逊双变量相关分析(Pearson bivariate correlation analysis)、多元方差分析(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等进行定量分析,以合理支撑教学研究结论。

5. 反思总结并规划未来行动方案

研究结论要回答或回应研究问题,并针对研究中发现的新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供未来的/可能的解决方案。

综上,本人通过整理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对本次研修的收获和启发进行了梳理。除此之外,通过参观西浦的虚拟仿真实验室以及校史馆等环节也让我们对西浦的教学创新和教学理念有了沉浸式地理解和认知,这些都将推动我们44位教师在今后超越既定模式和路径,运用新的视角和理念,大力发展自身的教学学术能力,革新自我教学和学生学习范式。并通过辐射效应引导、鼓励、支持全体教师开展教学学术研究,推动发展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以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变革和转型发展的要求。


版权所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发展中心 网站管理员:发展中心 技术支持:绿道软件

联系电话:029-87080179 中心地址:北校新图书馆一层南侧

[ 网站管理 ]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