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浙江大学研修心得】孔丽娜浙江大学研修心得体会

【浙江大学研修心得】孔丽娜浙江大学研修心得体会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9-08     浏览次数: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各领域变革的关键力量,对教育领域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一名高校管理人员,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的人工智能专题培训班。此次培训,犹如一场知识盛宴,不仅让我深入了解了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更让我从人工智能和科技创新视角,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有了全新感悟,也为我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如何应用人工智能指明了方向。此次学习经历犹如一场知识与思维的深度洗礼,不仅让我系统掌握了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更让我对如何将前沿科技融入学生管理实践有了全新认知与思考。现结合培训所学与工作实际,从多角度对本次学习心得进行全面梳理与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这一论述为高校教育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培训中,我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正重塑教育体系,革新教育目标重心、实践路径和场域结构。教育目标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向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综合创新和终身学习能力;教育实践借助智能系统实现精准适配;教育场域向虚实融合拓展。这要求我们高校管理者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在AI工具的实操应用学习中,我切实感受到其强大功能和便捷性。例如,在处理大量学生管理数据时,利用数据分析工具能快速挖掘有价值信息,为学生学业预警、心理辅导等提供精准支持。在办公流程中,智能文档处理工具可自动生成格式规范的文档,智能会议系统能实现会议内容自动记录和整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让我意识到,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应积极引入和推广AI工具,提升管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

以DeepSeek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在教学场景中的应用让我大开眼界。在一些高校的实践中,DeepSeek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业规划,解答疑难问题,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和辅助工具。这些应用丰富了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但同时,新技术应用也带来学术不端等风险,需要我们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应用边界。

当生命科学遇见人工智能,两者的融合为科研和教学带来新机遇。在科研方面,人工智能可处理和分析海量生物数据,加速药物研发、基因研究等进程。在教学中,借助虚拟仿真技术,学生可模拟生物实验,突破实验条件限制,提高学习效果。这启示我们,高校应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推动人工智能与各学科协同发展。

在探讨AI技术在学术写作中的应用边界时,我们认识到AI可辅助文献检索、语法检查、内容生成等,但不能替代学者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研究。我们应引导学生正确使用AI工具,培养其学术诚信和独立研究能力,避免过度依赖技术导致学术水平下降。人工智能系统的决策过程往往难以完全解释,可能存在算法偏见和不公平现象。在学生管理应用中,需建立算法伦理审查机制,对模型的设计、训练和应用进行全程监督,确保评价标准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此外,应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认知和理解,减少因误解引发的矛盾和纠纷。

重构教学环境、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品质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培训,我了解到一些高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智慧教室,实现教学过程智能化管理;开发在线教学平台,提供丰富教学资源和个性化学习服务。这要求我们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完善教学设施,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人工智能时代对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培训中,针对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技术提升的内容让我深知,应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能力,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将人工智能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课堂教学设计是教育的核心。人工智能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教师应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此次浙江大学人工智能专题培训,为我打开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向。在未来工作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应用:

首先,推动学生管理数据平台建设。整合现有分散的业务系统数据,建立统一的数据仓库,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数据基础。同时,规范数据采集标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其次,开展重点场景应用试点。选择学业预警、心理危机干预、就业指导等学生管理中的痛点问题,开发相应的人工智能应用系统,通过试点运行积累经验,逐步推广应用。

最后,加强与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在学生管理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智能化、科学化发展。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我们应积极拥抱变革,主动学习新技术,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学生管理实践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更好的环境,为高等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此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只有持续学习、勇于创新,才能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浪潮中站稳脚跟,开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未来,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专业的态度,投身到学生管理智能化转型的实践中,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智慧管理之路。

版权所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发展中心 网站管理员:发展中心 技术支持:绿道软件

联系电话:029-87080179 中心地址:北校新图书馆一层南侧

[ 网站管理 ]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