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荣幸,有机会和学校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教务处、研究生院和教发中心的老师一起参加了在厦门大学的教学学术能力专题研修班。这对我而言是一次极其宝贵的学习和成长经历。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工作坊等多个环节,此次研修活动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交流互鉴、共同成长的平台。
在这段密集的学习与实践时光里,通过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我不仅深化了对教学学术的理解,还拓宽了教育视野,提升了教学研究与反思能力,收获了诸多启发与感悟。研修班邀请了多位在教育领域具有深厚造诣的专家学者进行授课与交流。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聆听他们的讲解与讨论,我深刻感受到了教育领域的广阔与深邃。
此次精心策划的培训盛宴中,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李渊教授的讲座犹如璀璨星辰,深深镌刻在我的记忆之中。他以“教学创新与智慧教学”为主题,高屋建瓴地阐述了教学创新的高阶追求、不竭的创新动力以及面临的挑战,精妙地提炼出提升课堂教学品质的三大核心支柱: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科研反哺教学的深度实践以及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全面赋能。李教授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蓝本,生动诠释了IC-RICE(思政引领、内容重构、立体资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多元评价)这一创新教学框架的深刻内涵与广泛应用。在思政引领方面,他巧妙地将科学精神、国家安全、人文精神、大国工匠和创新精神等时代元素编织成一张思政教育的网,贯穿于课前自学、课中渗透与课后实践的每一个环节,实现了思政教育的全程覆盖与全方位渗透。在教学资源的建设上,李教授展示了其前瞻性的视野与不懈的努力。他带领团队积极开发慕课、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及联动型教材专著等多元化资源,并携手企业,自主打造出元宇宙教学平台,为学生打造了一个无界限、全天候的学习空间。这一创举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更推动了教学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上,李教授倡导并实施了包括翻转课堂在内的多元化教学策略,赋予了课堂更多的灵活性与互动性,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效果。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李教授在智慧教学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他巧妙地将GIS技术与智慧教学相结合,通过知识图谱、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前沿技术的引入,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智能化、个性化与精准化。特别是他对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赞不绝口,通过学生平台反馈与大数据分析,不仅为教师提供了精准的学情报告,助力教学策略的及时调整,还为学生构建了自主学习、互动交流的广阔平台,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与学习体验。此外,智慧教学还极大地促进了教学评价体系的革新。李教授倡导建立的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等全面发展,为培养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之,李渊教授的讲座不仅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启迪。他以其深邃的教育思想、前瞻的教学理念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展示了教学创新与智慧教学的无限可能。我相信,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步伐,投身于这场教育变革的洪流之中,共同开创教育事业更加辉煌的未来。
此外,在此次培训过程中,通过参与小组讨论和教学设计等活动,我对教学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主要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努力拓宽教育视野与思路:多位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聆听他们的讲解与讨论,我深刻感受到了教育领域的广阔与深邃,也拓宽了自己的教育视野与思路。通过案例分析、工作坊等形式,我们探索了多种创新教学方法。我今后也要尝试运用新的视角和方法去审视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力求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与突破。(二)提升教学研究与反思能力:研修班注重培养教师的教学研究与反思能力。通过参与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等活动,我了解了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与总结。这些能力的提升不仅让我更加自信地面对教学工作。同时,很多专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形成了教学与研究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这也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我意识到,只有不断进行教学研究与反思,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三)加强与优秀教师的交流与合作:研修班为我提供了一个与优秀教师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在这里,我结识了来自不同学院的优秀教师,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这种跨学科的交流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灵感。通过与他们的交流与合作,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技巧,还深刻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和重要性。我相信,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这些宝贵的经验和人脉将为我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
参加此次教学学术能力提升专题研修让我收获颇丰、感悟良多。我深知自己在教学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展望未来,我将继续秉承教学创新和教学学术的理念和精神,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同时,我也将积极与优秀教师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我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我相信,只有不断创新和进步,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和教育的需求,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