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暑假时间,从8月11日至25日我有幸和我校17名优秀教师一起前往英国牛津大学进行了教学发展提高研修学习,虽然只有短短两周时间,但是收获满满,也让我对教学工作进行了一次深入灵魂的思考。
首先,对于牛津大学教育模式及教育理念的思考。
牛津大学教育的亮点之一就是导师制。一个学生可以有2-3个导师对其进行指导,导师与学生见面都是一对一的进行交流,这样就保证了交流的高效性。但是这样的交流需要和导师提前进行预约并仅限于有限时间内。在我们学校对于研究生的培养,也提出了多导师协同培养的方案,尤其对于博士研究生,一般会有3个博士生导师形成导师组,以自己导师为主进行指导。但是在目前的培养过程中,并没有实现每个博士生都得到了三位导师的悉心指导。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我们的招生规模远大于海外任何一个国家,庞大的学生规模很难做到2-3个导师一对一辅导一个学生。但是,我们的交流可是做到随时随地进行交流,交流时间更加灵活。
牛津大学教育的另一个亮点就是创新性。牛津大学特别关注学生的创新性培养,围绕着创新性就会注重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这一点是需要我们去学习和提高的。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学生创新性培养,但是在培养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的培养效果依然需要值得去深刻思考。我们更多的强调了学生培养的全面性,却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学生个性培养,过分强调了大同及一致性的培养而没有了对个性的包容和培养。尤其对于本科生创新性培养更是不足,对于研究生创新性培养能稍优于本科生。
牛津大学更加关注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一直是我们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第一要素。有兴趣才会有动力去学习,这个道理虽然大家都清楚,但是结果又是怎样?有兴趣才会自然而然有动力去主动学习,还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兴趣后才会去主动学习?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牛津大学老师讲课很少,学生必修的课程也很少,主要依靠学生自己去学习相关课程内容,会不知大量的作业得去完成。而我们的授课课时占用大量的时间,教师在讲台上几乎都是保姆级的讲授方式,这样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会很少,在最终的考核中学习过程考核占比很少。过分强调了学习结果而忽略学习过程的考核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第二,AI技术对未来教育影响的思考。
随着AI技术的强势来临,AI已经渗入到各行各业中,包括我们的教育行业。这次在牛津大学延续过程中,AI技术在未来教育过程中的应用被多次多位讲授教师提出。所以有多位讲授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相关领域研究,对AI技术的应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去牛津大学研学之前,我也有幸参加了我校教发中心组织前往厦门大学进行教学能力提升工作的培训,AI技术对未来我国教育行业的影响也是被高度关注并讨论的热点。我们是不是一门课全世界都有可能只有一名最优秀的教师进行讲授,全世界的学生都会在线学习,真正做到了优势资源的绝对共享,实现了教育平等。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有很多老师就会面临无课可讲而失业?我个人认为,AI技术会很快或者已经渗入到基础课的讲授中,而对专业课讲授截至目前影响冲击相对较小。在未来的教育过程,目前的授课老师很有可能不再授课而是变成课程辅导老师,主要对学生在线进行答疑解惑。因为不同学生对同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达不到完全一致,因此需要辅导老师进行指导和帮助。但是对于一些实践操作课程,需要亲自上手操作试验,AI技术渗透的相对要少很多。
第三,对于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思考和理解。
在牛津大学研学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ABC法、FIT法、ADDIE法、GROW法等等。这些方法的提出和应用都是教学老师自己提出和应用到自己课堂上的。不论哪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独特的解读方式和实施手段,但是最终目的和最高目标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不同课程有不同特点,应该应用不同的授课模式进行讲授,这一点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我们很多老师也都有自己独特的授课方法,只是我个人认为很多老师并没有仔细认真的进行总结和整理归纳,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模式。所以面对教学工作,进一步理解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的基本道理。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对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和理解这一基本道理,从一开始模仿有法教学,再进一步熟悉之后力求创新改进做到教无定法,最终实现教学得法。
第四,对于海外研学与国内研学对比分析的思考。
由于本人于7月份在厦门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教学能力提升研修培训,紧接着又参加了本次英国教学能力培训研学。因此,就这两次培训进行了对比分析。首先,语言关。在厦门培训全程都是母语,在牛津大学全程都是英语,这对我们培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本次前往牛津大学学习的老师中绝大多数老师都有出国经历,可以保证基本的语言交流畅通。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老师们对外交流的能力和素养,作为高校教师,这一点很重要。其次,思维模式完全不同。在牛津大学研学课堂上,完全是西方思维模式,我们需要在不同思维模式的讲授中寻找共同点,标识不同点;而在国内培训中讲授中寻找与我们自己教学的不同点,标识共同点。所以两次研学培训我都是收获满满。其次,在牛津大学培训过程中由于一直是全英文讲授,我时刻得提高注意力尽力听懂主要讲授内容,并做好笔记。这样也提高了学习质量,正确而深刻理解牛津大学教学方法方式,给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借鉴。最后,两次研修中有些问题的关注度是一样的,尤其对于AI技术时代到来对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影响,大家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以积极的心态做好一切准备融入到AI教学时代洪流中。因此,不论在国内研修还是海外研究,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提高我们的授课效率和质量。
第五,在培训过程中团队意识更加稳固了优秀教师之间的交流。
这次海外研修团一共有18位老师,均是近年来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一等奖或二等奖的获得者。这些均来自于教学一线,沟通就非常方便。由于来自于不同学院,有些老师间相互不认识,通过这次研学才相互认识。历时15天,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分析,一起发表自己看法,增进了相互之间的友谊,也为以后教师之间的交叉交流合作创造了非常难得的机会。团长李聪老师和闫贤惠老师组织的也特别好,大家都很团结,也很和谐。这也将是我们以后教学工作的一笔丰厚收获。也希望学校能够继续能够给我们提供更多的研学机会,重视教学关注教师教学工作能力。通过这样的研修提高和加深学校之间的合作,达到互利共赢。
第六,通过这次研学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在这次海外研修授课过程中,一共安排有19名老师进行了讲授。这些老师背景差异很大,其中包括一些教授、管理人员以及在读博士。虽然每个老师都有自己讲授的特点和可以学习的点,但是还是希望能够多安排一些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来进行交流。而不是安排一些在读博士或者教学研究院机构一些教辅人员来进行教学方法的讲授,讲授质量以及讲授内容安排并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效果。这一点需要从学校层面进行沟通和交流。我们希望我们既然付费学习,那就应该尽全力提高交流质量。同时也希望能够拣选一些讲授专业课的教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同时也建议要提高我们自己的教学能力的自信心,国外以及校外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但我们出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以及现实境况中,我们在借鉴别人经验的过程中,改良修订适合于我们自己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我想这才是我们外出学习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