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厦门大学研修心得】辛玖岭厦门大学研修心得体会

【厦门大学研修心得】辛玖岭厦门大学研修心得体会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4-10-28     浏览次数:

  

    2024年6月30日-7月4日,我参加了本校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厦门大学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承办的教学学术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培训内容丰富,开阔了教学研究的视野,为我所在的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研究工作增加了理工科视角下的思考和对人工智能在教学实践方面的深入探索。邬大光教授围绕师生关系、教学学术能力和教学与科研等主题分享他的思考与研究;李清彪教授介绍了生成式AI对现有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机遇和面临挑战;李渊教授生动的介绍了亲自参加教学创新大赛并获奖的经验和感受;洪志忠副教授以“讲授法的利与弊”为主题开展教学工作坊,激发我们更为深入的思考促学而教的理念与策略;计国君教授用大量丰富生动的事例介绍了数字化驱动背景下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路径;林亚南教授幽默风趣的讲授了教改项目的思考与立项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薛成龙博士以3个不同学科教学成果申报书为例讲授了教学成果的凝练和申报注意事项;洪学敏教授介绍了人工智能出现的底层逻辑和发展趋势,并分享了所在团队在高等教育协同学习的实践与经验;陈武元教授从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的视角出发介绍了教学研究的选题思路与写作方法;最后,郑宏教授介绍了教学学术的概念、在不同国家的多元实践形式及其在厦门大学的教学实践。

    高等教育在人工智能这一新技术时代背景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参加本次研修班收获最多的内容。人工智能是通过计算机程序模拟人类智能的技术,快速推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医疗、教育和金融等多领域的技术变革。人工智能概念早在1956年就已经提出,但是真正在多领域引起变革是在2022年open AI提出ChatGPT时。ChatGPT是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在人类生活与工作中的一个典型应用代表。所谓生成式人工智能是指利用复杂的算法、模型和规则,从大规模数据集中学习,以创造新的文本、图像、视频、代码、3D模型等原创内容的人工智能技术。2023年,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了以往的通过深度学习技术生成内容这一模式,开始逐渐能够自主生成一些包括文本、图片等在内的内容,简称为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因此,现阶段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文本生成领域已经能够达到智能化自主生成内容,甚至能够创造从没有过的内容,而且还能够实现7*24小时的与人交流零障碍。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已经发现有个别学生通过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完成以小论文为形式的课程作业,甚至零星几个学生的毕业论文是使用ChatGPT生成的。如何判定这种类型的作业和毕业论文,对于人文社科类课程该如何考查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首先,在面对新技术的态度上应持有开放包容的态度。这就如同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刚刚出现时人们因新技术对人们生活和工作可能产生负面影响而担忧和拒绝,但现在看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生活与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部分人甚至出现了手机依赖。因此,我们不应把人工智能技术视作洪水猛兽,过分担忧技术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但也不应忽视其对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带来的挑战。作为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者,需要因势指导学生合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数字素养,助力学生学业学习和人生发展。第二,发现人工智能与学科学习特征的结合点,助力教学育人工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学生在完成课程作业时需要阅读学习大量论文并分析相关数据,完成毕业论文时在选题阶段需要在阅读以往研究基础上考虑选题的新颖度和实用性等问题,这些工作是通过人工智能都可以完成的,而且看起来效率更高。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毕业论文还是课程论文,学生可以借助ChatGPT完成论文的搜集与整理等初步工作,但问题的提出思路和文献述评工作需要学生经过思考完成,随后的实验实施和结果分析等也应由学生本人来完成。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是统计软件的初学者,有强烈的畏难情绪,有问题无法立刻得到老师的解答,即便是给老师的QQ或者微信留言,往往都需要等老师有空时才能回复。如果依靠在线课程或视频,则可能面临视频内容缺少针对性类似的问题。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利用洪学敏教授提到的扣子平台搭建属于某门课程的AI回答助手,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都预先录入,这样学生就可以实现一边学习一边获得问题的即时回答。第三,人工智能技术为虚拟实验室的搭建提供了新思路。研修中李渊教授和洪学敏教授从建筑类学科和信息学科等领域出发分享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搭建虚拟仿真实验室的方法和思路,比如李渊教授提到运用元宇宙的概念,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搭建虚拟仿真学习的教室,学生可以按照学习习惯,根据时间分配选择进出教室学习的时段。人工智能+元宇宙的运用这一思路的优越性体现在在人工智能的基础上加入了情境性元素,强调了交互性和即时性,而且可以根据生成式人工智能创造新的问题情境和解决思路。而以往传统实验室的搭建主要是用来做硬件配置,但本质上还是依靠教师的教学备课内容和教学学时安排才能实现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践环境和场所的功能。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结合专业特点搭建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元宇宙教室,方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情境变化及其具有极强情境性和现实性的问题,同时还能够在最大限度上节约人力和物力的投入。 

    除了在人工智能方面有收获和思考外,还对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的关系有了新的理解。林亚楠教授分享了他所完成的教学成果奖申报的由来,李渊教授分享了他参加正高组教学创新大赛的经验和思考,这两场讲座的一个共同点是都提到了教学工作能够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在教学备课的过程中能够发现一些在以往研究中尚待研究的问题,这二者间的关系不是割裂的,而是促进与反哺的关系。结合我自己的教学经历,我想到了几年前开始教学的一门课程。这门课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在这之前完全没有任何与这门课程密切相关的学科基础和积累。在完成了2轮授课后,逐渐发现大多数研究者在该领域中开展研究时大多采用传统的研究方法,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结合我所在学科背景中的研究方法来研究这个热点领域主题,从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与科研中要更注重教学与科研间的关系,以教学促进科研,使得自己的研究领域能够成体系,以科研反哺教学,把研究最前沿内容和思路教授给学生,更认真的做好教学工作,课前认真准备,课中精心讲授,课后耐心辅导。 

   综上所述,参加本次研修活动收获颇丰,不仅收获了人工智能对现有教学手段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还重 新审视了教学与科研间的关系,为我今后在教学改革方面工作提供了新动力和新思路。

版权所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发展中心 网站管理员:发展中心 技术支持:绿道软件

联系电话:029-87080179 中心地址:北校新图书馆一层南侧

[ 网站管理 ]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