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浪潮中重塑教学学术能力的辉煌篇章
在全球化的洪流与国际交流的频繁交织下,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高等教育的殿堂中,教学学术能力如同一座璀璨的灯塔,不仅照亮了知识传承的道路,更指引着教育创新的方向。在这场深刻的认知革命中,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职业范畴,而是被赋予了学术的崇高使命,成为教师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且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在教育战线上耕耘多年的资深教师,我有幸参与了学校教学发展中心举办的“厦大教学学术能力提升研究班”,这次经历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激发了我对未来教育的无限憧憬与深思。
一、研究内容
为进一步加快一流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神户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升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教学发展中心组织到国家级教师发展示范中心进行围绕“教育新发展与教育新理念”、“教学改革与教学创新”、“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学成果的提炼”等为主题的10个教学议题的为期5天教学与探讨学习。
1.厦门大学教务委员会副主任邬大光教授做了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的报告。邬教授先以“24节气”科学知识要要适应发展需求,引出教育技术变革的今天,要深入研究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问题,注重教学目标,多方位评估教学效果,培养创新人才;接着以“我记忆中的老师们”阐述了教师应“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因材施教,善做“人师、经师、愚师”,不仅教学生有字之书,更要教学生无字之书。
2.集美大学原校长李清彪教授做了生成式AI热潮下对人才培养的思考的报告。李教授对比了AI前后的师生之间关系,介绍了AI辅助教师、辅助学生、辅助课堂等案例数据,并对比分析了生成式AI在不同大学的应用进展。总结出在新技术下,教师要勇于钻研,有效利用新技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引领人才培养,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3.全国教创赛正高组一等奖获得者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李渊教授做了教学创新与智慧教学的报告。李教授以GIS课程建设为例,详细讲解了以教学目标为基础,注重两性一度教学内容设计;以学情为对象,深入挖掘教学问题,注重教学模数应用,创建IC-RICE(思政、内容——立体资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课程教学创新。详细介绍了课程中AI、知识图谱及元宇宙的建设成果及思想,并展示了学生学习、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的应用,发现教学问题、总结提升形成教学成果。
4.全国教学名师厦门大学数据科学学院林亚楠教授做了从教改立项到教学成果的报告。林教授围绕高等代数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历程,阐述了教学学术能力贯穿于教书育人、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各个方面,只要深入教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能将一门课程做好。
5.除此之外,在教学改革与教学创新主题中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计国君教授做了数字化驱动教育教学模式变革、厦门大学信息学院洪学敏教授做了人工智能与高程教育协同学习的远景与实践的报告
6.在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学成果的提炼主题中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陈武元教授做了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写作——选题、方法与提炼、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薛成龙博士做了教学成果的培育与凝练、申报的报告;另外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洪志忠副教授做了促学而教的理念的教学工作坊、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郑宏副教授做了策略和理念发展与多元实践的教学学术报告。
二、认知的飞跃:教学从职业到学术的华丽转身
长期以来,教学往往被视为教师的基本职责之一,其重要性虽不容忽视,但在学术评价体系中却常常处于边缘地位。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迭代,学术界开始重新审视教学的价值,将其提升至学术的高度进行研究和探讨。这一观念的转变,不仅是对教师职业的尊重与肯定,更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洞察。教学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更是一个充满智慧与创新的研究领域,它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学科素养、敏锐的问题意识以及高超的教学艺术。
在“厦大教学学术能力提升研究班”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这种认知飞跃所带来的震撼与启迪。从“教育新发展与教育新理念”的宏观视角出发,我们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如何通过教学创新来应对这些变化。这一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教学学术能力的提升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需要,更是推动教育进步、培养未来人才的关键所在。
三、技术的赋能:AI智能、知识图谱与元宇宙的教学革命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AI智能、知识图谱、元宇宙等前沿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教育领域,为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在“厦大教学学术能力提升研究班”中,这些技术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之一。通过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与交流,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些技术在教学中的巨大潜力与广阔应用前景。
AI智能的引入,使得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通过大数据分析与智能推荐算法,教师可以更加精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兴趣点,为他们量身定制学习计划与教学资源。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满意度,也促进了他们个性化能力的发展。
知识图谱的构建,则为知识关联与系统化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持。在知识图谱的引领下,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与逻辑结构,形成更加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挑战。
元宇宙的兴起,则为沉浸式学习体验开辟了新的途径。在元宇宙中,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参与到各种虚拟场景中去体验、探索、创造。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也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实践的深度耕耘:教学改革与教学创新的深度融合之旅
理论学习犹如灯塔,而实践则是那片广袤海洋中的航行。在“厦大教学学术能力提升研究班”的航程中,我们不仅扬帆于教学改革与教学创新的理论蓝海,更脚踏实地地投身于丰富多彩的实践探索中。这些实践,如同磨刀石,让我们的教学之刃更加锋利,对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有了更为深刻的体悟。
教学改革:深耕细作,质量为先,我们以“教学质量提升”为犁,深耕于教学改革的沃土。通过细致入微的案例分析、生动鲜活的经验分享,我们挖掘并提炼出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策略。翻转课堂与混合式学习等新兴教学模式的引入,如同春风化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自主探索能力;在线教学平台与资源的广泛应用,则如同为学生插上翅膀,让他们在更广阔的知识天空中自由翱翔。而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更是如同一面多棱镜,全面而细致地折射出学生的学习成果与能力发展,为个性化教育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教学创新:勇于探索,跨界融合,在教学创新的征途中,我们更是勇往直前,以创新思维为帆,以跨界合作为桨。创意工作坊的火花四溅,激发了教师们无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教学设计大赛的激烈角逐,则是教师们勇于尝试、敢于突破的最好证明。我们深知,教育的未来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力量则源自于跨学科的碰撞与融合。因此,我们鼓励教师打破传统学科界限,与其他领域携手并进,共同探索教育的新大陆,为教育创新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成果与赛事:激励前行,共铸辉煌,青教赛和教学成果奖作为激励教师成长和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我们的学习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分享了多位教师在青教赛中脱颖而出的经验故事以及他们在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取得的优异成绩。这些成功的事例不仅是对他们辛勤付出的肯定与表彰,更是对我们所有教师的一种激励和鼓舞。它们让我们看到了教学学术能力的巨大潜力和无限可能,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在教学道路上不断前行、追求卓越的决心和信念。
五、未来的展望:教师角色的重塑与教育蓝图的绘制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与机遇以及科技的飞速发展作为教师应当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并绘制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教育蓝图呢?在我看来教师应当成为未来教育的领航者与塑造者用智慧与汗水书写着教育的新篇章。
首先教师应当具备开放的心态与敏锐的洞察力。在全球化背景下教师应当积极拥抱时代的变化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与前沿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教学理念。同时教师还应当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及时发现并抓住教育变革中的机遇与挑战为教学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学术能力。这包括深化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加强教学研究与反思的能力等。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教师才能更好地应对教学挑战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也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化成长。
最后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到教育创新与发展中去。这包括参与教学改革项目、开展教学研究与实验。